“要使周围的一切都大放光彩,自己也应像蜡烛一样燃烧。”
近两年,太阳集团tcy8722的官方网站的朱峻泓与郑宏,带着无限热情,走上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理事会年会的舞台。
他们选择了走出舒适圈,以志愿者的身份走进国际组织,在挑战中锤炼自我。全球瞩目的亚投行年会,为志愿者们打开了一扇通向更广阔世界的窗户。在这里,两位同学既提升了专业能力,也在跨文化互动中逐渐找到了自己的成长方向。
今天,我们将听到两位同学用他们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体验,向我们娓娓道来他们的故事。
郑宏
个人简介
郑宏,太阳集团tcy8722的官方网站2020级保险学本科生,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2024级法学(非法本)硕士研究生。
2023年,我有幸受学校推荐和亚投行考核,被录取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 AIIB)(以下简称“亚投行”)第八届理事会年会志愿者,进入亚投行总部秘书局(Corporate Secretariat)开展为期3个月的年会支持工作。
对于亚投行而言,年会是亚投行得以集中对外展示工作成果,表达自身观点,增强其影响力的重大活动。而对于身为志愿者的我而言,这同样是对我的人生产生重大影响力的旅程。
年会期间,我主要负责支持年会的后勤活动(Logistics),协助工作带教安排参会人员的住宿问题,具体包括协助草拟住宿合同,协助参会人员预定住宿酒店,和埃及酒店方对接工作以及衔接住宿与行程安排、车辆接送等工作内容。
这些工作内容十分繁琐,除了需要每日跟进各个条线的工作之外,各成员在每个环节都有可能发生预想不到的情况。参会人员基本都是各成员的高级官员或者知名学者,每个参与者都不能马虎对待。
此外,亚投行作为国际组织在日常交流和工作中比起一般单位需要注意更多细节,这些都对我们的思维清晰性和工作效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这一过程中我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这首先要归功于良好的工作氛围和我的工作带教。初入职亚投行,国际组织开放包容的工作氛围就给我留下深深的印象,亚投行的人际交往十分和善,前辈们对志愿者非常关怀,工作期间开展了多次团建活动,我们得以和国际组织的前辈们学习交流。工作之外彼此之间是平等友爱的关系,至今志愿者们还常和当时的“领导”交流。
而在工作中,面对复杂繁琐的工作,我的带教和她的同事处理事务的思路清晰而严谨。我至今记得一件事,秘书局的工作需要处理大量邮件,在参会人员和会议举办地服务商之间做好工作的衔接。某天晚上当一个服务商向我询问问题后,我不知道答案,于是向带教询问并撰文回复,在撰写文章的过程中我遗忘了某个事项的细节,于是干脆直接决定在邮件中省略掉这整个事项。事后我的带教发现并严肃地指出了这一问题。这个过程中我从我带教的身上体会到了秘书局严谨的工作态度。
对我个人而言,这份志愿者工作是我第一份从学校走向社会的实践经历,因此一切经历都格外新鲜,我至今感谢亚投行秘书局和我的带教给了我工作上极好的启蒙。这一优势在我后续的实习中极大地凸显出来:
首先是良好的工作习惯,国际组织对细节的高要求教会了我“规范”地工作,比如工作前后文件要留痕,对不同工作事项哪些我需要征得他人的许可而哪些我不必打扰别人等;其次是工作技能,国际组织工作的繁杂性教会了我如何与他人有效地沟通和认识工作、处理工作的良好思路;最后是工作理念,在与我带教和亚投行秘书局其他同事的相处中,我学会了如何平衡工作和人际关系,如何对待人和事。
比如前面的故事,我深深地学到了工作中不能忽略问题,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忽略了问题而并没有解决问题,问题被忽略后不会自动解决,可能只会更糟糕。我想这些是尤为适用于金融行业的,在将来的工作中我们除了专业知识外,同样需要具备严谨的态度、对细节的要求、从全局出发的清晰思路和对人际和政治的敏感性。
除了工作之外,国际组织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人。这个团队中有年逾60但因为热爱这份事业主动参与工作的印度奶奶,有在中国留学的非洲裔小姐姐,有在国外生活6年至今已经去过数十个国家的美女......国际组织的多样化让我见识到了人生的可能性。
同样的,在和同批志愿者的交流过程中,我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优秀的大家来自五湖四海,而当我们彼此交流看法,奔向各自的未来,我更有一种“顿觉天地宽”的感觉,原来我们可能活出很多样子,这使我更加积极地去感受人生和选择人生。
朱峻泓
个人简介
朱峻泓,太阳集团tcy8722的官方网站18级精算学本科生,23级精算学硕士研究生。
今年夏天,我有幸作第九届年会志愿者,在亚投行总部秘书局股东关系团队开展为期3个月的年会支持工作。
年会是亚投行每年最高规格、最具重要性的活动。在会上,各成员国代表组成的理事会将对重大决议进行表决,对外介绍亚投行的项目与成果,并聚焦气候变化、全球适应目标等议题举办研讨会。
今年的亚投行年会在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举办,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数千名参与者汇聚在这座被誉为“丝路明珠”的古城。
一年一度的盛会背后,离不开活动设计、后勤管理、数据维护、沟通协调的支撑,这是我们工作的宏观图景。我主要负责与109个亚投行战略合作机构的对接联络,包括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洲开发银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OPEC基金等同业机构,UNDP、UNICEF、FAO、WFP等联合国下属机构以及其他国际组织。
日常工作中,除了评估参会者的资质与风险,滚动更新注册数据,作为“专属客服”,还需要随时应对机构的问询给出得体、准确的答复,乃至解决方案。不可避免地,对方的压力和情绪会直接施加给我,这是沟通第一线的业务特点。
但另一方面,我也获得了机会与曾经只存在于学院二楼文化墙上的那些“Big Names”直接对话,通过邮件的你来我往尝试管中窥豹。
此外,我还辅助了与瑙鲁共和国代表团的前期沟通,与总统办公室对接提供咨询帮助。年会举办当日,我在总部演播厅看着实时直播里瑙鲁共和国加入亚投行申请批准,这是我成就感具象化的时刻。
我刚到亚投行的时候听过一场内部汇报,提问给金立群行长有这样一个问题:
“We are talking about the ‘AIIB Way’ all the time. But what is the ‘AIIB Way’?”
金行长巧妙回答:
“‘This’ is the AIIB Way.”
在这条“面向未来的基建”之路上,亚投行作为全球最年轻的多边开发银行,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吸纳了110个成员国,覆盖超过全球总人口的80%和全球GDP的65%。
亚投行的项目是基建的故事,但它同样是一段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故事,关于开放包容与平等互利的故事,关于无限的远方与无尽的人和生命的连接,关于市场与生计的交汇。这与中国作为发起国,一直以来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脉相承。
在志愿服务的末尾,带教对我们说,你们来这里就是“祛魅”。诚然,从组织形式看,可以将年会的实质视为一场活动与集会。我在其中以小见大,看大活动如何拆分成小任务、高标准怎样解析为细颗粒,为自己的一份参与而激动,也更深地体会到团队协作的分量,以及平台与机制的赋能。
回头看,本科在学院参与文体活动、学生工作的经历为我胜任这份工作打下了基础,使我能够快速迁移经验来适应新的目标与需求;西藏支教期间的多民族协作让我面对跨文化交流时保持尊重与换位思考。在国际化环境里,语言是我的敲门砖,而南开人的身份则为我提供了有份量的背书。
亚投行里不乏南开校友,又因为首个分支机构设立在天津,许多外国同事也对“Nankai”的名字并不陌生。工作中我用英文、中文交流,剪掉长发用一颗寸头让人记住我;用真诚和勇敢交朋友,也用责任心、主人翁意识和热情友善赢得信任和认可。
作为一颗小螺丝钉,在工作中感受大国外交、国际合作的脉搏之外,我也见识了不同背景、不同轨迹的人奋斗的截面。反观自己,这段看似与本专业不相关、对于秋招没有直接加成的经历,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在当下还无法回答。但就这样将人生散落的点连起来,所谓的“离群值”也可能牵引自己到达一个全新的、更高的平台,到那时我将会明白没有一步是白费的。
Dive in, venture out, and build diplomacy.
——这是我在亚投行学到的。三个月的旅途不算长,但有些路,走过就是全部意义。
三个月的志愿服务纵然短暂,却是朱峻泓和郑宏同学青春年华里一笔宝贵的财富。
这段在亚投行年会中的经历,既锤炼了他们的职业素养,也赋予了他们合作共赢,多元包容的国际视野。面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交流与国际组织的高标准要求,他们学会了如何在压力中保持从容、在挑战中不断超越自我。
未来的旅途或许仍充满未知与考验,但他们将带着这段宝贵的成长经历,以更加坚定的步伐迈向前方!